# 策略成本管理課程大綱 :
http://www.ntuspecs.ntu.edu.tw/ntu/edm/managenol/1062/ppt/managenol_08.pdf
課程重點整理 :
1.有用到一些些財務管理,老師會先幫大家複習有用到的部分。 有複習,所以PM同學不用太擔心。
2.利用各種資訊(內部,外部,財務,非財務,事前,時候),做決策。課程中強調,不只是用財務資訊
3.分批成本法(小量客製化,營建業) vs 分步成本法(大量生產,提煉石油)
https://slidesplayer.com/slide/16660962/
4. 作業基礎成本制 ( ABC Activity Base Costing ) : 把不容易釐清的烏雲,分一分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glossary/view/54
之前以人工小時來做判斷,但是,如果今天是用比較快速的機器來做,費用較高,但是人工小時較少,
這樣,成本預估會有問題。 所以,就可以拿出 ABC 法來計算。
為什麼成本預估要準 ?
因為成本算的好,售價才會準,毛利才估得好 !
同時,也可以知道什麼步驟或是什麼層級 Cost 比較高,才知道要節省成本怎麼做。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glossary/view/54
5. 討論代理問題,如何用應計基礎影響公司盈餘,如何利用實質手段影響公司盈餘。
舊手法1 ,折舊年限突然拉長(5年拉到10年),當期淨利就可以提高。
科技業,通常是5~10年,所以,超過10年以上,固定成本可能就會下降很多。在10年內,固定成本比較高。
實質手段,是比較高級的,不是用會計手法,而是真的用銷售方式或是預測景氣(多生產)來影響淨利。
這部分,我就不特別提,還蠻精彩的。
6. 成本習性,固定成本,變動成本
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books/view/53450
我來說明下面例子:開一間雞排店
房租,每個月 1500,固定的。
雞排成本,雞排,油: 每一份雞排的成本,6元。
雞排售價: 15元。
雞排賣一片,賺9元。
那,第一個月,沒賣出1片雞排: 淨利 -1500元 (固定成本) + 0 元 (變動成本)
那,第二個月,賣出100片雞排: 淨利 -1500元 + 100*9 = -600 元
那,第三個月,賣出150片雞排: 淨利 -1500元 + 150*9 = -150 元
那,第四個月,賣出200片雞排: 淨利 -1500元 + 200*9 = 300 元 -》 賺錢了
如果一桶油能炸100片,那麼150片雞排,要用到兩桶油,成本可能“ 階梯狀”
如果一個員工能炸200片,那麼250片雞排,要用到兩個員工,成本可能“ 階梯狀”
當量少的時候,成本很高,後來成本會變低,變到 大量生產的好處
當量持續增加,可能原本產能不符合,那麼員工可能要加班,到那個時候,成本有會開始飆高,過度生產,反而把大量生產的好處喪失了!
=》 一定有一個區間,cost 是比較線型的
# 問題來了,那有沒有辦法從財報中,算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!
=》 會計師會算
=》 PM同學也學到一些方法來估算 ( 有在公司管財務的同事說,這學期學費值得了!! )
課程在老師的講解下,把不容易理解的課程,變成容易理解,容易使用的。
老師也是儘量拿捏,重要實用的內容,才會拿出教同學,而且還會帶到實務經驗。
所以,因為講課是重點,所以,再次強調,策略成本管理筆記,真的不容易寫,我這邊就是紀錄一下,我們學過什麼大標題。
# 預算鬆弛
為了拿到獎金,所以目標會定低一點,這也是一種代理問題。
廠長 : 高估 – 需要更多資源
業務 : 低估 – 這樣才可以有超過預期
所以,通常預算都是不夠的。
# 彈性預算 / 標準預算 / 差異分析 (Variance Analysis)
應該要參考彈性預算,這樣才能用同樣的量比較,這樣就知道價格差異。
然後再用相同價格,比較不同量。
圖片來源:
https://slidesplayer.com/slide/14957843/
# 平衡計分卡
公司,每個人都有一張平衡計分卡 (年度烤雞?)
考慮了4個構面:
如果改善內部流程,應該就可以讓財務構面變好。
如果改善內部流程,但卻沒有改善財務構面變好,就要想想,這個有意義嗎?
我喜歡從下而上解讀,
如果讓員工學習和成長了,那麼,顧客就會更滿意,或是內部流程更優化,這樣,財務構面自然就會變好。
當然,當財務構面更好的時候,更有資源服務客戶,買更好的內部流程系統,所以,員工也會學習到更多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asia-learning.com/km/kmdoc/277220058/
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_content_AR0001135.html
# 部門績效評估:
先介紹各種中心
成本中心:管cost
利潤中心:管cost 和收入
投資中心:管cost 和收入和投資
部門指標演進: ROI -》 RI -》 EVA ,對股東來說,EVA 最好!
ROI : 杜邦公式分解
RI: 剩餘價值
EVA: 附加價值,成本是用WACC看,這個對投資最有效
績效評估必須和績效獎懲結合,才有意義!績效評估必須和績效獎懲結合,才有意義!
績效評估必須和績效獎懲結合,才有意義!績效評估必須和績效獎懲結合,才有意義!
使用指標: EVA (股東立場) ,RI (公司立場,有超過平均公司目前可以得到的價值就投資),ROI (每個部門不同)。
Assume
EVA : 10%
RI : 機會成本 = 公司目前平均獲利能力, 20%。假設部門獎金和部門RI掛鉤。
ROI: 部門ROI ,30%。假設部門獎金和部門ROI掛鉤。
假設投資案1 報酬率 25%,用部門ROI 判斷,不會投資,但是用RI,EVA 會投資。
假設投資案2 報酬率 15%,用部門ROI,RI 判斷,不會投資,但是 股東角度 EVA 會投資。
所以,從股東角度,EVA 是最好的指標。
# 攸關資訊與決策
要符合未來性和差異性。
差異性 : 選擇的方案間產生有差別
https://slidesplayer.com/slide/15511895/
第七堂課就是期末考 + 期末報告了!!
PM課程就是很精實!
#464 2021. 9.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