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消費的一年:購物狂的重生之旅,擁有越少,得到更多 The Year of Less
作者:凱特‧弗蘭德斯(Cait Flanders)
譯者:楊璧謙
【別人讀過的讀書心得 – 站在巨人的肩膀】
【讀過之後的對我的影響 】
1 丟1大袋衣服,捐贈也是主人的方法
2 旅遊書,要確定去我才會購入,不會買著放著。
3 建立書本清單,看看是不是已經足夠了。所以,今年講不會再購入日文“口說相關”的課
4 試著1000元以上的花費都是再三思考,是必要的才可以使用
【讀書筆記 】
第一個感想:不消費一定很難,但是應該可以存下很多錢吧!
→ 作者公布實驗結果:只用收入的50%就可以過生活了,存另外的31%,再用剩下的18%來旅遊。
實驗條件:
只能買生活用品,給車子加油。
條件是舊的丟了完全不能用的時候才能買新的,可以去餐廳吃飯但是要外帶咖啡不行,除了不添購新的,也決定丟掉沒有用的酒,我的目標是讓每個東西都是有用的
先存下20%,其他80%就是要給所有生活用途,你可能想80的花費有這麼高嗎,但是anyway,已經存下了20%
第一次整理衣服就丟了55%的,並且捐出去給需要的人
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非常令人困擾
並且記錄自己到底丟了什麼東西價值多少錢?那就是你浪費掉的人生
書本,總共丟掉35%的書
文具,廚房,浴室,化妝品,DVD,酒類,共捐出了43%的物品
→ 可以開一個帳戶是邊賣二手貨的所得,還要存下的省下的飲料錢
喝酒成了唯一突出的地方,所以就不斷喝酒。
→ 戒酒最困難的地方不是不喝酒,而是不能用喝酒避尷尬的對話
最困難的是購物的慾望,跟自己說下次再買,在下次之前分析為什麼需要
→ 如果一個月就讓自己可以用1萬元,不是就沒有這些慾望問題了媽? by me
→結果,在黑色購物節遇到買一送一不小心破了自己的限制,結果就不斷地破戒了,如同大家所預測的
→ 建立習慣好難,但是破壞很快!
有限制金額的1000元的交換禮物方式,就不用煩惱價格問題! 同時可以保有趣味
But,sometimes 環境改變是一定會發生的,作者遇到父母離婚,人生的大低潮!
以前買的東西都是以為有了這些東西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,想著有一天會用到,沒想到那一天不一定存在。
所以,只要東西最近都不會用到,就可以考慮丟掉
→ 買書沒看就是浪費,衣服沒穿就是浪費
藉口沒時間,其實只是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而已,
→藉口沒時間,其實只是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而已,
→藉口沒時間,其實只是把時間花在別的地方而已,
為了生活開銷所以必須要工作,最好是高薪的工作,但是,有一天覺得工作無聊,才會突然問自己,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?!
→ 人一出生,就是在往死亡的道路,大家都排著隊慢慢走,這樣的場景讓人覺得淒涼,
於是,有些男女開口了,他們說,反正都是要走到那個地方,過程中,我們來說說話,玩玩耍吧!
很多人覺得有道理,便響應起來,於是整個隊伍就充滿了歡樂!
因為購物節制,所以多存了錢,所以有辦法出國旅遊
→ 只要定出先後順序,凡事都有可能
→ 套一句話,過程中充滿歡樂,才是最重要的
以前認為成功的人是一直往上爬,但是現在發現需要的花費其實不多,大城市容易有花錢追求方便。
→ 作者結論,其實只需要賺不用太多的錢,能負擔偶爾的旅遊,所以,真的不必再追求賺大錢了,可以選擇一個小城市,一個慾望較低,重視生活的地方,就是作者心裡的答案了
→ 作者是接案寫作,所以,收入固定,當然找一個便宜的地方,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
2019. 2.10 #302